美酒变毒药。why? 都不能好好喝杯酒了。哈哈,不用太过焦虑。今天我们就跟大家一起剥茧抽丝揭开美酒变“毒药”的神秘面纱。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美酒是怎么在体内代谢的。
酒精进入人体后,首先在肝细胞内经过“乙醇脱氢酶”的作用氧化为“乙醛”,乙醛在肝细胞线粒体内经过“乙醛脱氢酶”的作用氧化为“乙酸和乙醛酶A”,乙酸进一步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乙醛脱氢酶”在酒精代谢中似乎是个至关重要的“人物”,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缺乏此种酶的人尤其容易乙醛堆积,导致脸色潮红,出现醉酒样反应。除了先天性的因素,某些含有“甲硫四氮唑侧链”的化学结构,也能够抑制肝细胞线粒体内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使乙醛产生后不能进一步氧化代谢,从而导致体内乙醛聚集。
这种乙醛蓄积引起的醉酒样反应,我们称之为双硫仑样反应,也就是戒酒硫样反应。它是由于应用容易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后再饮用含有酒精的饮品、食品(或接触酒精)造成体内“乙醛蓄积”而引起的一系列中毒反应。常在用药期间或停药后近期饮酒(或接触酒精)时发生,多表现为类似醉酒样的反应,如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四肢乏力、面部潮红、多汗、失眠、头痛、恶心、呕吐、眼花、嗜睡、幻觉、恍惚、甚至意识丧失,休克,如不及时救治或可导致死亡。
双硫仑样反应通常在接触酒精5分钟至半小时内迅速发生。常见的特点为:
多在低于平时饮酒量的情况下即可出现醉酒样症状。
服用药物剂量越大,酒精摄入量越多,症状越严重;
用药和饮酒间隔时间越长,症状发生率越低,严重程度也相应减弱;
儿童、老年人和过敏体质的人如发生双硫仑样反应,症状和后果更加严重。
头孢菌素类: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先锋Ⅴ号)、头孢拉啶(先锋Ⅵ号)、头孢美唑、头孢米诺 、拉氧头孢、头孢甲肟、头孢孟多、头孢氨苄(先锋Ⅳ号)、头孢克洛等,其中以头孢哌酮致双硫仑样反应的报告最多、最敏感。
硝咪唑类:甲硝唑、替硝唑。
其他:沙丁胺醇气雾剂(万托林)、莫西沙星、酮康唑、呋喃唑酮、氯霉素、格列本脲、苯乙双胍、格列齐特、格列吡嗪、华法林等。
所有的饮酒人士,在服用以上这些药物时和停药后1周内要避免接触酒精:
各种酒类和含酒精的饮料;
含酒精的药物:
说明书中明确含有乙醇成分,如氢化可的松注射液、丹红化瘀口服液、左卡尼汀口服液等;
药物制备过程中加用酒精以助于增加药物溶解性和稳定性的药物,如藿香正气水、感冒止咳糖浆等;
含酒精的食物:如酒心巧克力等;
酒精消毒皮肤或者酒精擦浴物理降温。
如出现双硫仑样反应,应立即停止接触酒精和相关药物,症状轻微者多可自行缓解,如短时间内症状不缓解且有加重趋势,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