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西乡,同一纬度的两个小城,西乡在长江头,启东在长江尾,万里遥隔。原本沿着各自的轨迹编织着生活,但苏陕交流的平台在其中穿针引线,将两地的丝绒交织在了一起。在西乡这片热土上,启东的医疗工作者日夜辛勤工作,以医技普济这里的百姓,用精诚仁心抚平现实的伤痛,渐渐织就一匹人民健康快乐的云锦,呈于世人眼前。
西乡盆地是陕南最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地区之一,自古有"秦岭南麓小江南"美誉。但是这里的天险却也阻隔了它发展先进的科技医疗之路。7月1日,我和同事们组成“苏陕交流第二批医疗队”,在队长顾庆春的带领下,怀着对西乡的好奇心和改善当地医疗条件的责任感来到西乡,踏上了这片北依秦岭,南屏巴山,嘉陵南去,汉江东流之地。
西乡县医院的各个部门留下了我们忙碌的身影。影像科的读片室里,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顾庆春,第一天便诊断了多个疑难病例;手术室里,年轻帅气的杨军,和西乡的同事们共同操刀,解除病人的痛苦;内分泌科,持有“糖尿病专科护士”证书的龚燕讲解着前沿的专科知识;检验科和输血科,有着几十年工作经验的薛学锋和张利华,严谨地与当地同事们进行检验,审核,让更多的报告和临床用血以最快捷的速度发到临床一线,为临床做好最好的保障……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每个人都在尽自己所能为西乡医疗事业贡献力量。
期间,医疗队随苏枝强书记一起深入高川镇中心卫生院,共同查房,为当日住院病人提供了一些建设性的治疗方案,给当地医生带去了我们最新的理念。
医疗队还进入了莫家坡“深度贫困村”,此处终年飘雨,路面泥泞,山路塌方,条件恶劣。扶贫干部们长期驻扎于此,致力于山上一百多农户们的扶贫工作。上级扶贫落实文件多如牛毛,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和成效,都离不开帮扶干部的辛勤工作和努力。我们也体验了这里的农家饭菜,临时放置在卫生室门口的办公桌成了我们简陋的餐桌,清淡的三菜一汤,大家端着饭碗,在房檐下或站或蹲吃完了这一顿饭,内心感触良多。饭后,一行人来到了山上的安置点,在山路边一间随时可能倒塌的破旧房屋里,住着一对老夫妇。男主人肝硬化腹水,女主人腰椎间盘突出,长期的劳作使得他们比实际年龄憔悴了许多。他们眼里的殷切,攥紧了我们的心,可能我们举手之劳的诊断就能减轻困扰他们多年的病痛,心中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我们为这对夫妇指导生活干预措施,建立了长期帮扶的联系。我们作为医者,理应悬壶济世。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著有《大医精诚》,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勿避险希、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医者这条路,还很长。
医疗队还随苏书记去了茶镇的茶镇村和堰口镇的罗镇村进行健康扶贫。到达茶镇时,大批乡亲早已等候在村委会,一下车,他们就热情地围了过来。尽管舟车劳顿,我们还是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工作。量血压、测血糖、内外科的看诊、健康指导、用药监测。几位高血压病人和中风后遗症村民经过我们的认真咨询和讲解感到非常满意,连声道谢。临近中午,日头高照,前来义诊的人越来越多,我们为村民们耐心检查和解答,倾尽我们的所有专业知识,给予他们最大的帮助,他们的信任是对我们的鞭策,他们满意的眼神也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认可。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山路颠簸,终于到达了“深度贫困村”堰口镇罗口镇村,我们在村委会办公室为村民们进行健康义诊、咨询,一位村民血压243/113mmHg,脸色通红,休息15分钟后,再次测量,发现血压高危值246/114mmHg,连忙和当地卫生院院长立即住院,使这位村民得到了及时救治,大家的心中充满了成就感。村民们络绎不绝地赶来,我们也不知疲倦地健康帮扶着……
天色已晚,落日苍茫而沉寂的光辉从远处的山头铺展过来,将每一个人都衬托得落寞而渺小。望着依依不舍的村民们,看到乡村医疗资源的捉襟见肘,我们深感肩上沉甸甸的重担。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将尽我们之所能,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苏陕交流工作中去,消除更多人的病痛,传播更先进的医疗知识。健康帮扶,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