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吃中药?——中草药应用注意事项
现在中医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因为中医治疗疾病可以帮助调理身体,我们选择中医治疗,那么就少不了要吃中药,但是其实在喝中药的时候也是有一定禁忌的。
1.中药剂型很多,可以大致分为汤剂、散剂、丸剂、贴剂等。散剂、丸剂、贴剂主要由制药企业和医院制剂室制备,汤剂多由患者自己煎煮,若煎煮不得法则会影响疗效与用药安全。而不同的病症、不同的人群对煎药都有特殊的要求,尤其是一些经方对煎药的要求更是严格。在这里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常规情况下的煎药服药方法。
2.煎药器具的选择,一般用砂锅、陶罐、瓦罐之类为好,砂锅类传热缓慢持续且均匀,无毒无害,忌用铜、铁、铝类金属锅,因为金属化学性质不稳定,易于中药所含化学成分发生反应,使汤药变色变质或沉淀,导致药性改变或药效下降。实在没有砂锅等可以选择搪瓷锅、不锈钢锅等替代。
3.煎煮前应用冷水浸泡,一般宜选用洁净的冷水,如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用水量应视药物的重量、体积、吸水能力、煎煮时间、火候及所需的药量等因素来决定,一般以水漫过药物3厘米左右为宜。煎药的用水量应一次加足,不要中间数次加水,浸透后再煎煮,则有效成分易于煎出。浸泡时间30分钟左右即可,但也要根据药材自身质地的轻重和季节、温度的差异分别对待。花、草、叶可浸20分钟;根茎、种子、果实及矿石、甲壳类药材宜浸泡30~60分钟。总之以药材浸透为准。不宜用开水浸煮,二煎药加水量,只需盖过1厘米,滋补药可多加水。“多浸少煎”可使药物有效成分充分煎出。为了中医药的精准用药,我们启东市人民医院的门诊中药房采用了“中药小包装饮片”,这就使中药保管更安全,剂量更精准,确保了疗效。
4.煎煮中药有“武火、文火”之分,急火煎之为“武火”,慢火煎之为“文火”。煎药火候应根据药物性能加以控制。“先武后文”为一般煎煮原则,武火煮沸,文火慢煎。沸后,20分钟左右为宜。凡发散解表药物,凡气味芳香的花叶类,如紫苏、荆芥等煮沸后,煎10~15分钟即可。凡滋补类药,滋腻厚重、不易出汁的药,如熟地、黄精等沸后煎40~60分钟为宜。在同一剂药中,先煎块根,后煎花草;果实、颗粒要捣碎再煎。有毒类如乌头、附子类宜先煎,以减轻毒性;大黄、番泻叶等泻药宜后煎,以免失去泻下作用。
我们启东市人民医院中药房门诊有中药煎药服务,有市民需要的话,可以缴纳很少的费用请我们的中药煎药房制作方便饮用的中药饮剂小包装,每包代煎费用只有2.6元。这对于工作节奏快的上班族来说,是非常高效的煎药方法,可以节约更多的时间去工作。
5. 一些患者在看中医时,常常看到中药处方上写着“先煎”、“后下”、“包煎”、“另炖”或“另煎”等字眼,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答:先煎:是对介壳类、矿石类药物而言,因质坚有效成分难以煎出来,应打碎先煎,煮沸后约10~20分钟后,再放入其他药。这类药物常见的有龟板、鳖甲、石决明、生牡蛎、生龙骨等。后下:气味芳香的药物如薄荷、砂仁、豆蔻等,借其挥发油取效,宜在一般药物即将煎好时放入此类药,煎4~5分钟即可,以防其有效成分挥发。包煎:为了防止煎后药液浑浊及减少对消化道、咽喉的不良刺激,在煎服赤石脂、滑石、旋覆花时,要用纱布将药包好,再放入锅内煎煮。
每剂药一般煎2次,滋补药可煎3次。小儿、重症病者药汁,宜浓缩,便于喂服。胶质药如驴胶、鹿胶、龟胶等宜另加黄酒烊化后加入药汁后服用。煎糊的药,切忌服用。
6 服药有什么注意点?
答:一般情况下每剂药分2~3次服用,具体服药时间可根据药物的性能、功效、病情遵医嘱选择适宜的服药时间,例如:解表药、清热药宜饭前一小时服用,服用解表剂应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粥以助汗出;消食化积药,通常饭后服;泻下药宜饭前服;驱虫药应在早晨空腹服;安神药宜睡前服;补益药宜空腹服;忌油腻、香甜食物。一般情况宜采用温服法,对有特殊治疗需要的情况应遵医嘱服用。成人一般每次服用200ml,心衰患者及限制入量的患者每次宜服100ml,老年人、儿童应遵医嘱服用。
7 .服用中药是不是也有需要饮食忌口的地方呢?
答:一般而言应忌食生冷、辛热、油腻、腥膻,有刺激性的食物。此外,根据病情的不同,饮食禁忌也有区别。如热性病服用清内热的中草药时,应忌食辛辣、油腻、煎炸类及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热性的食物;寒性病应忌食生冷食物;服用含有地黄、何首乌的药物时,忌服葱、蒜、萝卜;胸痹患者应忌食肥肉、脂肪、动物内脏及烟、酒;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烦躁易怒等应忌食胡椒、辣椒、大蒜、白酒等辛热助阳之品;脾胃虚弱者应忌食油炸粘腻、寒冷固硬、不易消化的食物;疮疡、皮肤病患者,应忌食鱼、虾、蟹等腥膻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