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4日,这年盛夏的热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炎炎酷暑下,启东市人民医院急诊科的医生护士们一直奋战在治病救人的一线岗位上,竭尽全力为前来就医的患者提供最及时、有效的救治,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谱写着一曲曲动人的职业篇章。
急救中心是“没有硝烟的战场”
为了提醒市民预防中暑,医院将防暑措施在“医院官微”上推送、邀请启东电视台采访制作节目播出,不断地呼吁市民烈日里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然而,在40度的高温影响下,还是陆续有中暑的市民被送到急救中心治疗。7月24日,因中暑被送进急救中心抢救的患者高达21人次,其中诊断为热射病的占15例之多。
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症状,会危及生命。急诊的医护人员们早早地做好了应急预案和抢救准备——冰盐水、冰袋、冰枕、冰毯、生命监护仪、除颤议、呼吸机等等一应俱全,24小时生命救援队也随时待命,但情况还是十分的严峻,送来的许多中暑患者高热、昏迷、脱水、二便失禁、生命岌岌可危。
急救室,就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急诊患者病情千变万化,这里的医护人员“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在这里,面对全身血液循环不好的病人,护士也能一针见血,保证抢救药物能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快的速度发挥救命的功效。在这里,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是医生的拿手绝活,不顾脏、不怕臭、不畏难,大家争分夺秒,与死神展开殊死搏斗。
急危重是急救中心的常态
7月24日9点53分,120救护车送来一位38岁的女性患者王某,到达医院的时候,病情尤为恶劣,是一位中暑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昏迷,体温高达42度,心跳140次,血压几乎测不出,全身休克状态。急诊值班医师蔡卫兵带领王玲玲、张倩雯护士不愿放弃一丝希望,立即展开抢救,在密切的配合下,麻醉师成功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护士们打通三道静脉补液通道;持续心电监护,随时准备除颤电击;降温冰毯紧急降温.....一系列抢救措施迅速展开,最终,王某在急救护士与麻醉师的护送下被送至重症监护病房治疗。
7月24日11点,中暑病人不断地被120 急救车送入急救中心,接诊的任务异常繁重,眼看中午下班时间到了,护士王玲玲、张倩雯主动要求加班连续作战,投入抢救工作。在急诊团队的齐心协力下,傍晚时,终于将大部分的患者都安顿好了。看着许多病情危急的患者有了很大的好转并转入病房继续治疗,医生护士们虽然疲惫不堪,但是也松了口气。
应急预案是确保抢救任务的关键
用陆健泉院长的话说“急诊中心全年365天24小时无休”,这句话也说出了急诊人的工作状态,这里的工作永远都没有停止的时候。陆院长强调“完善的应急预案是确保抢救任务的关键!”
7月24日夜幕降临,急诊科又迎来了新一波的抢救高峰,10多个患者涌入急诊。为了应对繁重的抢救任务,应急预案立即启动,徐宏护士长紧急调集人员支持,二线备用班立即投入加班模式,楼上输液室的护士顾柳柳第一个感到急救室;张予斐、卫敏敏、张红三位护士刚到家听到救援任务立即赶到医院加班;急诊内科呼叫医疗总值班派医生增援。此刻,窗外万家灯火,人们都躲在清凉的室内享受着忙绿一天后的安宁与舒适,而这些白衣天使们却一直坚守岗位,守护在生命的左右,共筑健康。
急诊人只是千万个普通医务工作者中的一员,也有着需要照顾的父母和家庭。但在疾病与灾难面前,在职责面前,他们就是心系患者的医者,就是普降人间的天使,纵使暑气逼人,依旧迎难而上,废寝忘食,在那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爱岗敬业的人医情怀。
急救中心陈建兵主任已经坚守急诊40多年,他说:急诊工作经历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看见被我们成功救获的生命,由衷地惊喜和开心,因为有我们急诊人的一份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