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有可能会遇到身边有人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的紧急情况。尤其是我们启东是个水乡,马上进入炎热的夏季,孩子们都喜欢下河游泳嬉水,所以不可避免会溺水。学习和掌握心肺复苏技术,可以在等待救护车到来的这段时间内很好地开展急救行动,为挽救生命争分夺秒,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机会。
1.什么是心肺复苏呢?
答:心肺复苏是指专业或非专业人员对心脏骤停者采取徒手抢救,恢复心跳与呼吸的紧急救助措施。心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秒计算:3秒--黑朦;5-10秒—意识丧失,突然倒地,晕厥;15-30秒—全身抽搐;45秒—瞳孔散大;60秒—自主呼吸逐渐停止;4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6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10分钟—脑细胞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进入“脑死亡”“植物状态”。所以强调黄金4分钟:通常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有32%能救活,4分钟以后再进行心肺复苏,只有17%能救活。
2.怎样判断突然发生的心跳骤停呢?
答:意识突然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或异常呼吸或叹气样,是心脏骤停“三联征”。同时见瞳孔散大,面色苍白或转为发绀。具体措施:见静止不动无反应或疼痛刺激无反应的人;呼吸不正常的人;或者目击到突然倒地的人。立即拍打病人双肩并在其耳边大声呼叫:“喂,你怎么啦!”。如果无反应,至少应该启动急救系统,先呼救,拨打120,然后马上进行心肺复苏。为了避免检查动脉搏动延迟心肺复苏时间,非专业人员不应该检测动脉搏动,专业人员检测动脉搏动时间不应该超过10秒。
3.心肺复苏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吗?
答:心肺复苏前先评估周围环境是否安全,让患者仰卧于坚实平面,解开衣扣及裤带,暴露胸部,保证四肢无扭曲。
4.怎样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
答:施救者跪在病人胸部旁边,开始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部位:取胸骨中下1/3交界处或剑突上2指处;乳头连线与胸骨交叉点;按压手法: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部位,另一只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手指上翘、并拢,只以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臂位于病人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按压幅度:5-6cm;按压频率:100-120次/min;按压时间:放松时间=1:1。按压30次后开放气道:如有明确污物,应当清理口鼻部,取下活动的假牙。一手放在病人前额部,另一手向上抬起下颌,使头尽量后仰,鼻尖、耳垂与身体长轴垂直。口对口人工呼吸:一手托起病人下颌、另一手食指和拇指捏住病人鼻子、双唇包绕病人口部形成封闭腔,用力吹气,送气时间为1秒。用眼睛余光观察病人胸廓是否抬起。吹完,松开鼻孔,注意观察胸廓复原情况。吹气两口后,再进行胸外心脏按压。胸外按压、人工呼吸比率为:30:2。即按压30次后吹气2次。5个30:2的循环后判断是否复苏成功。
5.施救者疲劳怎么办?
答:施救者疲劳将导致按压深度不足和频率降低。持续按压超过1min即可使大多数人感到疲劳。所以如果可能,建议每2min或者每5个按压通气周期(30:2)即更换按压人员。但是更换按压人员的按压中断控制在10秒以内,越短越好。
6.复苏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答:复苏成功的标准是能摸到大动脉搏动;脸颊、口唇、甲床和皮肤色泽转红;出现自主呼吸或呼吸改善;散大的瞳孔缩小;眼球活动,睫毛反射与对光反射出现;ECG有波型改变;收缩压 >8Kpa(60mmmHg);肌张力恢复或增高;神志意识改善。
7.什么时候结束心肺复苏呢?
答:病人已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或者心肺复苏进行30分钟以上,检查病人仍然没有反应,没有呼吸,没有脉搏,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8.心肺复苏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复苏过程中要头后仰保持气道通畅。人工呼吸时送气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胃胀气。 确保足够的按压频率和深度,按压尽量不中断。按压时肘肩腕关节成直线,与患者长轴垂直;放松时让胸廓充分回弹,手掌根部不离开胸壁,也不施以任何力量在胸壁上。
9.心肺复苏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答:常见的并发症有(1)肋骨骨折(2)胸骨骨折(3)血胸(4)气胸(5)肺损伤(6)肝脾撕裂伤(7)脂肪栓塞等。
10.儿童与成人心肺复苏方法一样吗?
答:对于儿童,按压深度为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大约相当于婴儿4厘米,儿童5厘米。对于青少年即应采用成人的按压深度,即5~6厘米。定位:双乳连线与胸骨垂直交叉点下方1横指。 幼儿:一手手掌下压。 婴儿:环抱法,双拇指重叠下压;或一手食指、中指并拢下压。按压频率也是100--120次/分钟。